• 周四. 10 月 31st, 2024

上梅街道(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中国百科

3 月 22, 2021

地名:上梅街道

隶属:新化县

区划代码:431322001

代码前6位:431322

长途区号:0738

邮政编码:417000

车牌号码:湘K

行政级别:街道

人口数量:约8.58万人

人口密度:1996人/km2

辖区面积:42.99平方公里

办事处地址:迎宾路

上梅街道辖15个社区居委会、11个建制村,总面积42.99平方公里,总人口8.58万,办事处驻迎宾路(原上梅镇人民政府驻地)

将原上梅镇的青石街、工农河、永兴、崇阳岭、十字街、玉虚宫、跑马岭、北塔、工农、梅树、立新桥、福景山、坪山垅15个社区以及红旗新村、毛家垅、花山、下田、鸿兴、集中、新渡、北渡、和兴、花园、江溪11个建制村成建制析出,设立上梅街道。

境内罗盛教纪念馆、北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广东巡抚四川总督游智开,数学家黄宗宪,教育家陈润霖、杨开劲、杨卓新,社会学家杨开道皆出生于此。

2020年9月1日,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上梅街道榜上有名。

2015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上梅街道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上梅街道名人

陈致远

陈致远,又名能虑,字吉恒,县在城厢(今上梅镇)青石街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幼因家贫辍学,从事牧羊。19岁始得从兄陈润霖之助,就读长沙明德小学补习科,半年后升入明德中学,学满五年毕业。宣统三年(1911)考取官费出国留学,入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学习。经2年预科5年本科毕业,留校实习3年继续深造。民国10年(1921)获硕士学位。

回国后,入湖南唯一的省立医院——湖南公医院任内科主任兼小儿科主任。当时缺乏医疗仪器,诊病全赖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准确判断,巧妙用药。凭其医术高明,不顾个人名望得失,“别人不诊的他诊,别人不收的他收”,治愈疑难病患者甚多。长沙挹爽楼菜馆(在今湘春街)店主患怪病,多方医治无效,慕名求陈致远医治,终将病治愈。从此,该店主将祖传例规春节初五开业之期,改为初三(陈致远生日)开业,并先做四道大菜为陈致远祝寿,以示终生不忘。民国14年10月19日《大公报》登有邹杰生启事一则,称“湖南公医院陈致远先生医德最高,今我小女邹今拔在古稻田师校患瘟病,迭延医治,弥月不愈,后承先生诊治三日即愈。”陈致远在长沙名声日蜚,被尊为“医林耆宿”,在湖南公医院连续供职17年,其间于民国19~26年,还应聘兼任湖南军医研究班讲师,专授内科课程,前后4期,为军队培养高级医务人员270余人。

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日本飞机轰炸长沙,湖南公医院疏散,陈至安化烟溪二十一兵工厂(今沅江机械厂)任主治医师。当地一度霍乱流行,死亡率高,陈立即建议改善职工卫生条件,因陋就简设立传染病临时医院,对工人及四周农民采取紧急治疗和防疫措施,控制了疫情蔓延,危重病人多数得到救治。民国28年,日机轰炸该厂,陈率医护人员从倾梁倒壁下冒险抢救伤员。民国29年,任锡矿山工人医院医师。一张姓幼儿患水肿肢瘫,奄奄一息躺于地上,其家正为准备后事,陈细心检查认为可治,即嘱送医院予以免费治疗,愈后又资助营养费。民国33年,日本侵略军逼近县境,锡矿山疏散,陈转至新化白沙洲楚怡工业学校任校医。

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原湖南公医院从茶陵迁回长沙,众推其为该院院长,陈婉言谢绝,决心将有生之年献给家乡医疗事业,毅然出任新化县卫生院院长。当时院址设西门街关帝庙内,候诊、治疗、药房均挤在一处,人员少、设备简陋,只应一般门诊。危难病症,有钱者去教会信义医院就诊,无钱者听天由命。陈致远到任后,立即制订规划,凭个人威望奔走呼号,取得政府与社会各界支持、赞助,添置一批医疗设备,增设妇产科及住院部。同时多方聘用医术高明医生,亲自培训医务人员,还自己动手制作标本,在短期内,县卫生院医疗水平大为提高。北渡乡杨来炳在长沙读大学,经常咯血,湘雅医院诊断为肺结核,久治无效,回新化已卧床不起,危在旦夕,经陈致远仔细观察后,确诊为肺吸虫病,在新化首例发现,经用药物治疗,两月痊愈出院,一时传为奇迹。陈致远还善于运用心理医学,一患背花病者,经外科治疗无效,自以为不治,思想极度悲观,身体日渐消瘦。陈致远治疗时见其胸前有一小红点,即对患者说:“你的背花不可怕,但千万要注意胸前的小红点。”于是对小红点佯作认真检查,以分散患者注意力,结果加速了背花痊愈。陈致远不仅努力提高医疗效果,还尽量降低医疗费用,经常宣传不可迷信贵药,平时治病能用便宜药者,就不用贵重药品。住院收费标准,亦尽量降低。当时信义医院住院费,每人日收两元多钱,而县卫生院只收几角钱。贫苦群众多往卫生院诊病,称之为“平民医院”。在任院长期间,还竭力推行天花、霍乱、伤寒预防接种,防治传染性疾病,推行新法接生,保护妇婴健康,对学校儿童进行健康检查。民国37年1~10月,在中小学校检查学生1752人,发现有疾病和缺陷者626人,经诊治矫正516人。

1949年8月,陈致远随新化县长伍光宗和平起义。同年10月新化第二次解放,当时医生多疏散在乡,仅有几人在岗。在此条件下,陈致远接受人民解放军30多名伤员紧急治疗任务,不顾年老体衰,亲为伤员动手术,术完即晕倒在地。解放前夕,院内部分人将医疗器械等物,以便于保管为名分散收藏,陈致远发现后立即逐件追回,连同其他一切公有财产,造具清册,全部完整地移交接管工作组。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仍留任原职。1951年,县卫生院与信义医院合并为新化县人民医院,任内科主任。不久,调锡矿山职工医院任医师。1956年退休。同年11月,被选为新化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又被推选为新化县人民政治协0议委员。1964年病逝,终年78岁。

陈不仅精通西医,对中医亦有造诣。

游智开

游智开,字子代,县在城厢南门(今上梅镇)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生。咸丰元年(1851)举人,拣选知县。同治初年,李续宜为安徽巡抚,游智开被调司厘榷,以廉平称。同治四年(1865),署和州知州。在任期间常出巡四境察访,考核诸生,关心教育;筑濒江堤坊,预防水患;改革征粮制度,减少胥吏0。旋补无为州知州,同治七年署泗州知州。曾国藩为直隶总督,以其治行为江南第一,补直隶州,再调其署深州,再补滦州。所至之处,兴义学,减浮征,弛徭役,严刑罚。

同治十一年,游智开擢永平知府,尝巡阅迁安狱,见狱吏私系囚犯0贿赂,即拘狱吏至县惩处。在永平八年,葺书院,筑城垣,修郡志,均著成效。永平濒海产盐,贫民多赖以为生。时部令禁私贩,改行官引。游智开-称:“民间少一私贩,即地方多一马贼。盐本宜行官引,永平则仍依旧习为使。”改官引事遂不果行。光绪六年(1880),擢永定河道,怵惕洪流,轸念民灾,躬率部员昼夜巡查两岸,督筑堤防。奋距五载,河泛乃安。更广置舟楫,建官桥官渡,祛积弊,便行旅。光绪十一年,请觐入都,诏见二次,有“河工办得好”之褒。

光绪十一年,擢四川按察使(二品)。简装入蜀,密访吏治得失、世情民隐,督率属吏清厘积案。不久,两权布政使。次年护理总督。时重庆发生教案,游智开奏称:“是案当以根究起衅之由,先收险要,及预定款目为关键。非赎回险人,无以服渝民之心;非严诛首犯,无以制洋人之口;非议赔银两,无以为结案之具。”下令拘捕肇事者教首罗元义。又以罗身虽入教,仍属中国人,自应治以中国法律,请敕总理衙门据理力争,勿许各国公使干预。终于置罗元月义干法,以较少的赔款,了结教案。

光绪十四年,游智开迁广东布政使,署理巡抚。在任劾贪吏,严, 禁,却巨贿30万金。光绪十六年以老乞休,光绪二十一年复起任广西布政使。适灵川发生闹粮风潮,省令发兵剿办。游智开以事变乃县令办理不善所激,止之。又念粤西地瘠,捐廉储粮,通饬各属积谷备荒。光绪二十四年因病罢归,光绪二十六年卒于家。《清史稿》有传。

杨卓新

 杨卓新,字华一,号祖谷、茂复,县中和团北渡村(今上梅街道)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光绪三十四年赴省考入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机械科就读。民国2年(1913)参加留学考试,被选录赴美国,先入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后转入伊利诺斯大学电机系学习。学习期间,逐渐嗜爱数学,三年后转入色拉格斯大学,专攻数学。民国8年获数学博士学位,并应用“四元法”著《重力比较之理论》一书。次年继赴欧洲深造,就读于英国剑桥、伦敦大学。民国11年转赴法国巴黎大学,专听居里夫人物理讲座。翌年赴德国柏林大学,时值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讲授“相对论”,杨卓新与爱因斯坦深入讨论,颇得要领。其在国外参加各种学术讨论,均有惊人见解,多次被推为各学会会员。

民国12年回国,任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务主任。该校旋与法政、商业两专门学校合并组成湖南大学。次年,参与筹备成立湖南大学董事会。民国15年,将工、商、法三专校,分设理、工、法、商四科,杨卓新为理科学长。民国18年改为院制,杨卓新任理学院院长。后又兼任数学系主任,主讲数论、微分几何等课程。在此期间,亦从事哲学研究,探究宇宙之起源,且发展相对论,提倡“六维学说”,即除空间可分三维外,时间亦可分为三维,认为据此方可解释一些疑难现象。杨卓新认为人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电磁波的振动过程,有时振动受外界影响而变异,往往产生梦幻。

杨卓新教学之余,研究佛教经义,但并不崇拜偶像。在多次科学讲座或公开演讲会上,每将春秋经义、儒家学说、现代物理、佛教哲理等融为一体,发表见解。长沙报曾载有:“胡适之博士碰了杨华一博士一个钉子”的新闻,说胡适之至长沙讲学,宣传新学,辱骂佛教教义。杨卓新当场反唇相讥,斥其不学无术,不懂装懂,依势欺人,干扰学术研究的自由,非群子也。胡因此取消继续讲学之安排而他去。

民国19~20年,代理湖南大学校长,而教育部季其任校长或教育厅长时,杨卓新又婉言谢绝。抗日战起,参与发起组织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湖南大学亦因之迁往辰溪县,教育部任命国民党湖南-李毓尧为校长,遭学生反对,李竟逮捕进步学生多人,杨卓新义正严词谴责李之霸道行为,并指出如事态扩大不可收拾,挡当后果之责不可推卸。当时教育部据此只好收回成命,李离任他去,被捕学生得救出狱。

民国32~33年,任湖南大学教务长,极力选拔贤能,深信后辈应强于前辈,学生应超越师长。湖南大学早期毕业生吴澍基留校助教,勤奋好学,对数学造诣颇深,深得杨卓新赏识。杨卓新曾在土木系毕业生茶话会上说:“我在美国考博士学位时的16道题,只需解4道即可,我解了8道,而吴能解10道题,他比我强同,比我聪明。”

1951年,杨卓新赴北京参加科学院教学研究所主持的全国高等学校理学院院长会议,并与章士钊、王揖范、徐特立等 参观游览北京。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杨卓新转入湖南师范学院任教,因年老体衰,辞去一切行政职务。1960年退休。1963年患胃肠病逝于长沙。

陈润霖

陈润霖,字夙荒,号立园,在城厢青石街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十九岁补县学生员。光绪二十四年,就读湖南岳麓书院,与陈天华、杨伯笙同称“新化三杰”。吏器其才,于光绪二十八年被选为湖南省第一批官派出国留学生,入日本弘文学院习师范。学成归国后,任常德府中学堂学监。陈润霖认为培养人才应重视基础教育,而当时全省仅有省立小学8所,遂锐意兴办私校,变卖全部家产及其母亲的嫁奁,于光绪三十二年在长沙创立楚怡小学。命名楚怡,意即惟楚有才,怡然乐育。几年之内,该校由小到大,发展成为一所六年制12个班级的完全小学,有学生600余人,成为湖南省第一流小学。

辛亥革命后,湖南军政府成立,陈润霖出任教育司司长,不久,引退。民国2年(1913),受命创办第四师范。翌年春,该校与第一师范合并,乃创办楚怡高等工业学院,设机械、土木、矿冶三科,并建实习工场。同期,美国雅礼学会与湖南育群学会合办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后改名湘雅医学院),被推为董事长。民国5年,当选为湖南省教育会会长。五四运动中,陈润霖对长沙各校学生举行爱国–极为支持,并以省教育会名义发出“快邮代电”,力陈湖南学生爱国热情,同时发出“呈省长文”劝告省长张敬尧不要伤害爱国师生。同年6月,与徐特立、朱剑凡、胡子靖等成立健学会,“以输入新思想共同研究、摘要传播为宗旨”。9月,又与毛泽东、何叔衡等新民学会会员组织“驱张”运动,随被省督派兵搜捕,乃赴北京避难,权任教育部参事。次年7月辞参事回湘。民国13年,增办楚怡中学及幼稚园,使幼稚园、小学、中学到高等工业学校联成一气,构成楚怡三校一园的新体制,学生每年不少于2000人。私办学校能有如此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罕见。

陈润霖一生淡于仕途,谭延闿两次邀其任教育司长,鲁涤平邀其任浙江省教育厅长、教育部简任江苏省教育厅长,均力辞不就,唯专心办学。主张教育要不断改革,并组织专门班子在校成立研究部,主持改革。小学一、二年级试行混合设计教育法,三、四年级试行分科设计教育法,五、六年级试行“道尔顿制”(按按照学习进度,自己规划、自己学习),并在小学高年级增设英语课。为了因材施教,不恨于按年升级,在小学生中,进行智力测验,作为施教与编级、升降的参考。由于教育方法的不断改进,楚怡造就的人才出类拔萃,分布在大江南北者数以万计,陈润霖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教育家。

民国27年,日军侵逼长沙。楚怡幼稚园、中学-停办。小学迁湘潭炭塘子,工校迁新化白沙洲,从新购地建舍,历尽艰辛。次年,被选为湖南省参议会副议长,历时4年,呼吁共同抗日,不遗余力。抗战胜利后,不顾年迈体衰,抱病冒严寒往长沙筹划复校,事未竟而疾大作,不得已返新,舟至筱溪而卒,终年67岁。举债以殓,祭于白沙洲校园。译有《比利时之新学校》、《葛雷式教育》等作。

彭信古

 彭信古,原名源壬,别号芸垓,县在城厢(今上梅镇)永兴街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民国8年(1919),考入长沙楚怡工业学校机械专科,毕业后先后在汉阳铁厂、武昌纱厂见习,见习期满转为翻砂车间技工。民国12年,在新化澧溪彭家村小学教书。民国17年春,复去郑州棉纺厂做技工。次年秋,考入湖南省自治训练所测量专科地形班学习,毕业后在湖南省财政厅、民政厅、地政局等单位测量量队任测量员。抗日战争爆发后,考入湖南省行政干部学校乡镇长班,学习期间集体加入国民党,结业后被派任新化县镇资乡(现琅塘镇)乡长,四个月后,调任新化县政府建设科技士,担任全县道路、桥梁、塘坝、房屋建设等方面的测量、设计、绘图和施工等各项技术工作。民国28~30年,负责改造扩修县城南正街、西正街、东正街、东外街、青石街、永兴街、向化街等石板街道的技术指导。随后通过对全县地形勘查、测量、核正,绘制25万分之一的新化县明细地图和矿区分布图;完成新化县城区土地测量和房屋登记。日军入侵新化前夕,彭信古遵令领队毁坏新化境内的湘黔铁路路基,采取明破暗保策略,破坏土方工程,保留桥梁、涵洞,为尔后复修减少难度。抗日战争胜利后,主修邵新公路新化境内路段。民国36年秋,邵阳至新化公路通车后,又主持修建冷水江至锡矿山公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彭信古仍留在县人民政府建设科继续工作。1950~1951年,分工修建城区、白溪、沙塘湾、孟公市等地粮仓13栋。施工中多次拒贿,节约基建资金,受到县人民政府的表扬奖励。1952年,首次动员群众兴修小型水库,县委举办科局级以上干部兴修水利技术训练班,由彭主讲技术课。当年完成龙溪、杉木凼、邓家凼三座小型水库的勘测设计任务,并主持邓家凼水库修建。1955年,调县农林水利局工作,负责修建燎原乡三角凼、盐井凼等小型水利工程,并在现场主办农民技术员学习班,传授水利施工技术。后又相继参加龙溪水库、太平水库、维山水库、梅花洞水库、周头水库等水利工程的设计、测量和施工,并担任周头中型水库工地指挥部技术科副科长。1964年后,彭信古中年逾花甲,仍跋山涉水实地考察,为新化水利建设提供科学数据不遗余力。1966年底退休,退休后又自觉继续工作3年。曾被选为新化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四届代表,新化县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委员。1976年病逝,终年74岁。

杨开道

杨开道,字导之,县中和团北渡村(今北渡乡)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

民国5年(1916),从长沙明德中学毕业返家,以南北军混战未能继续升学,至民国9年始去上海沪江大学预科学习。半年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原南京高等师范),民国13年毕业。同年秋,赴美国哀阿瓦农工学院肄业,次年获硕士学位,转入美国密西根农工学院深造,民国16年获农村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大厦大学教授并在复旦大学兼课。民国17~2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系主任、农村建设科主任、法学院院长等职。业余常为《益世报》、《大公报》撰写政论文章。民国26年,在山东济宁乡村建设人员训练处兼任教育长并兼济宁乡村师范学校校长。抗日战争发,避难回新化北渡村故居——翕园。杨开道认为普及教育,必先培养师资。县教育局长杨开庆采纳其建议,随即在新化县立中学附设简易师范班,地址选在北渡村中心小学楼上,由-南下的燕京大学学生任宝祥为科主任。时抗日热潮高涨,该校师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学生战时服务团,中共地下党县工委从中发展民族解放先锋队员和共产党员。后来,新化国民党当局对任宝祥引起怀疑,多方指责、排挤,处处得到杨开道的支持和保护。民国28年,杨开道赴重庆,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技术处处长。一年后,被聘为民生实业公司《新世纪》月刊社副社长兼总。抗日胜利后,随社迁上海,在上海商学院任合作学系系主任,直至解放。

新中国建立后,调任武汉大学农学院院长,1953年调任华中农学院筹备处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备处副主任。1957年,改任湖北省图书馆馆长,1958年任研究员。曾被选为湖北省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第三届委员,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1981年7月23日,病逝于武汉,终年82岁。

中国百科

中国百科